“盖老师”,他在江南大学被学生和老师这样称呼;而在贵州黔东南的上歹村,“盖书记”是他新获得的称呼。
从东部繁华都市来到西南偏远山村做扶贫干部,这是“盖书记”的选择。在这伟大的时代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,参与“精准扶贫”这个伟大的任务,是一份荣耀、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。
作为江南大学教师,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,他踏上了前往黔东南扶贫的征程。3月19日到达从江县,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他克服了饮食、语言、起居等障碍,逐渐适应并融入了当地的生活,有序展开了各项工作。在学校的扶贫支援还未到达时,他看到当地很多紧迫的现实需要,便立马动员个人资源捐款捐物,联合社会组织开展公益项目。他说:“扶贫要先扶智扶志,村容村貌的整治不是干部的单打独斗,而是全村人的遍地开花。”,于是他开始采用“社区营造”的思路,激发乡村活力,带动全村人一起参与。
他用手机记录了这里的小故事,这些串起了他在西南扶贫的点点滴滴。
孩童与环保:“跟着上歹的娃,见证儿童的力量”
与石江瑞小兄妹一起,盖书记开始了对上歹村的整治大扫除,从刚开始的一个人到后来的一群孩子毫无功利心的热情投入,让他感受到了一种简单却强大的力量,也让他确信开展“山村环保小卫士活动”的必要性。
他发现这里的孩子很多,而小孩子喜欢买小零食,吃了零食包装袋基本都是随手丢。他说:“制造问题的人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人,小孩子的教育和参与势在必行。因此,在环境清洁和生态保护方面,重要的不是雇用多少保洁员,不是要加强保洁员的管理,也不是增加多少驻村干部,不是搞运动式、突击式清理,而是全村人的遍地开花。村民才是村庄的主人,孩子是山村的主人,更是未来。因此,只需要通过一些小东西来激励孩子先行动起来,然后再去体会环保的意义,去强化其行为的频率,最后让环保的动力真正内化。”他募集了文具、糖果等物品作为奖励,带动儿童捡垃圾,参与乡村环保。最终目标是进行更充分的环境教育,控制白色垃圾,放弃化肥农药,打造生态山村和生态农业。村里还没有垃圾处理设施,基本靠焚烧,当地无力学习发达地区用垃圾清运车统一收集运送,所以这方面仍需要社会力量援助。
一天时间、一对兄妹、一个书记、一个袋子、一把钳子、一路下去,也是一种交代。
农耕与午餐:“深入调研,只为科学、精准扶贫”
在上歹村,无需关车窗的车、无人看管的羊、不会犬吠的狗……到处是飞扬着淳朴。
随村民去耕田,他丝毫没有觉得不适应,享受劳动的快乐。劳作过后,清溪的野鱼、刺激的辣椒、“鸭儿芹”野菜……大自然馈赠一顿丰盛的大餐。在这里,盖老师充分利用专业优势,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。挨家挨户走访村民,耐心听取需求心愿,与村民委员会主任深入交流,只为摸清基本村情和脱贫攻坚的实施情况;上山林、下稻田,亲自前往养殖场、油茶地等地劳作,只为切实了解农业生产情况;参与村委会议、村民会议,和村民共同商讨脱贫对策,了解工作的政策和相关制度;参加各项检查,深入分析上歹村发展受限的原因。他将调研的信息一一汇总报告给学校,以备后续的工作更加科学和精准。
深入调研的基础上,上歹村初步筹划建立农业合作社。计划整合零散的稻米和油茶等农产品,统一种子,统一生产技术和产品标准,监督生产过程,保证生态种植;统一包装,采用统一的优质打米机和榨油机以及包装机,目前,争取到江南大学资金8万元。下一步,还需要联络人员,以及考察设备,培训技术等工作,以及设计包装、建立网店等。
一次劳作、一顿午餐、一次接触、一起商讨、一如既往、也是一种担当。
爱与图书馆:“这里有快乐的童真,但也有失落的童年”
在上歹,苗族女孩能上初中就很少见,夜访贫困户,遇见苗族女学霸,很是惊喜。但,他马上又担心和祈祷:“千万不要早婚早育,一定要坚持读书!之前在北师大时资助过一个贵州苗族初中女孩,一年后得知她已辍学嫁人,家里订的娃娃亲!这次,我决定绝不会让悲剧重演。”男耕女织、早婚早育、摒弃教育,这些传统使上歹村显得并“不优秀”。
作为驻村第一书记,一个教育从业者、一名社会工作者、一个公益人、一个孩子的父亲,这些让他不能不去关注这里的教育,不去关注这里的娃娃们。于是开始计划建设图书馆(正在筹备中):归单图书馆和大寨图书馆(在选址和设计中)。归单图书馆将利用当地鼓楼,将二楼改造成图书馆,兼苗族文化博物馆。最终,建立一个儿童学习、活动空间,信息、文化交流中心和后期活动载体。
建图书馆的目的是什么?不仅为了“扶贫扶智”,即为了这里的教育,更是为了“扶贫扶志”,想让这里的孩子通过阅读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更好的选择,想让他们能够开心阅读和更好地成长。建的图书馆是什么?不是一栋放了书的建筑。有了书,有了人,书是一个桥梁,人与人相连,一起读书,这就是最重要的。梅贻琦有言:“所谓大学者,非有大楼之谓也,乃有大师之谓也”,那么,“所谓图书馆者,非有大楼之谓也,乃有人读书之处也。”
关注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教育,募集图书,在图书馆还没建立的时候,送书上门,让孩子们能够在家中接触到书;带领儿童读书,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正是盖书记当前所想完成的。盖书记说:“我们要救助特别贫困家庭,奖励优秀学生,让这里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大山,我们目前资助本地大学生一名,贫困家庭6户。计划设立的上歹村奖学金,目前还需要落实资助方。”
一次关注、一番改变、一起阅读、一同成长、也是一个未来。
心与篮球场:“十五天,无数人,心连心”
耗时十五天,社会的捐款(无锡乃至北京、上海),神速的修建,篮球场拔地而起,这对一个小山村来说,已经算是个奇迹了。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,人们共同的努力,让这个小山村更加充满了活力。
盖书记说:“为当地提供一些基本公共设施尤为急需。目前,众筹建立了一个篮球场(半场),儿童滑梯一套。未来愿景是采用当地木头和材料,自建公共儿童游乐设施,保持生态特色。这方面,如有技术指导,或者设计师来设计就更好了。”
此外,这里的村干部基本都不会使用电脑,他募集了电脑,对村干部进行了电脑培训,让村干部都能够学会打字、打印、放映等实用电脑技术。目前电脑数量已够,包括5台台式电脑和三台笔记本电脑,投影仪一台,但是,因为几个寨子太远,还需要一台。下一步,准备给村民和孩子们放电影。
一种信任、一次创新、一种活力、一直不断、也是一种初心。
齐心与共战:“厚德明法,载道济世”
在从江县上歹村,盖书记不是一个人,还有其背后强大的社会力量。江南大学支持资金,而皇冠welcome体育登录入口将于今年暑期以皇冠welcome体育登录入口“德法力行”教师育人工作室为载体,传承“红粉笔十年乡村振兴”项目,深入推进专业教师团队的乡村振兴调研项目和法律援助项目,与盖老师并肩作战。我们将以专业团队为力量,将“思想-知识-技能-创新”四个目标的体系融合,持续合作共创,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。
此外,江南大学有不少师生自行捐书捐款,环土学院王丽红老师捐款2000元、洗发水50瓶,还帮助化验上歹的水土,助力生态乡村建设;马院张祖辽老师、人文学院王志军老师、教务处高雅老师,学生周伟、梁重,毕业生金星、李子奇、钟春雷、仲崇日,陈丽媛等等,这一切让上歹看到了无锡这座城市的爱心。
一人身后、一支队伍、一个学院、一所大学、一座城市、一起向前,也是一种信心。
“昔日草滩荒地,几时成了花洲。”自盖中辉老师前往上歹村至今已有六十天左右,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目睹这花洲,但我们却能嗅到这花的芬芳,公共施设的修建、图书馆的筹备、环境的净化、电脑培训的开始、农业合作社的雏形、贫困家庭的资助……绽放在花洲中的花朵,我相信,远远不止这些。江南大学也将持续推进各项目对接、在“脱贫-小康”的旅途上一路向前。
“贫如王屋太行山,不移此山誓不还。”一年之时,一人可变成熟、一家可变富有、一国可变强大,而在他眼中,一年,可使上歹村脱贫,这样的决心,已在心中生根发芽。如果想进一步了解盖中辉老师及其扶贫过程,请关注公众号“上歹不歹”。
自东部繁华转至西南贫困,是一种决心。
自教书育人转为扶贫化人,是一种信心。
自局部开花转成遍地生长,是一种耐心。
盖书记,加油!